close

全台首座自行研發的耐酸蝕地熱發電機組(ORC)去年底在北投泉源47公園設置。 記者黑中亮/攝影

北投溫泉地熱資源成為無污染的發電來源,台北市去年在北投泉源47號公園的溫泉發電試驗,雖然發電量只有10瓩,但已成功發電,目前還在調測,電力暫存蓄電池,今年底前可供應公園公用設施電力。

北投溫泉獨特的硫磺味,是在地人記憶及懷念的味道,如今還能應用在發電,台北市產發局與經濟部能源局、工研院合作,獲得中央補助,花130萬元,完成全台首座耐酸蝕地熱發電機組(ORC)設備,選定北投泉源47號公園測試,去年12月底安裝完成,進行試驗。

北市產發局公用事業科長謝孟儒表示,有別於傳統地熱發電,北投溫泉地熱發電屬於低溫發電,與宜蘭清水的地熱發電,採溫泉氣與混合氣體等發電,為溫度高達130度左右的溫泉不同。預估北投試驗機組今年起年發電量可達10萬度,約30個路燈桿的年用量。

北投溫泉地熱發電透過耐酸蝕地熱取熱系統,以空壓機加壓,將井下溫泉水打至地表,利用攝氏90度的溫泉水進行熱交換發電,發電後的水溫度降至攝氏70幾度,再流進復興公園與泉源公園泡腳池,供民眾泡腳使用,循環利用水資源。

工研院綠能所博士李柏亨表示,繼合作開發北投區地熱發電機組後,今年會加入另一耐酸蝕地熱井下取熱系統,單井提供至少10瓩的電能,若應用在三台打水的空壓機,一年電費可省20萬元。

 

北投溫泉產生的電力可供應泡腳池周邊設施。 北市產發局/提供

工研院新技術

助推廣溫泉發電

【記者黑中亮/台北報導】工研院推估,大屯山地熱區占全國一半發電潛能,是全台地熱蘊藏量最豐富區域,過去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,開發嚴格限制,加上水質過酸,機具、管線易被腐蝕,工程技術難以克服,遲遲無法進駐開發,如今突破耐酸蝕材料的技術,有助於推廣溫泉發電。

工研院綠能所李伯亨博士表示,經實驗室測試耐酸蝕塗層的抗腐蝕能力與鈦金屬相當,試樣浸泡時間超過4000小時無受損,相較於沒有塗層保護的不銹鋼試片,只要浸泡短短兩周,就遭受嚴重腐蝕,幾乎完全消失。

李伯亨說,新塗層技術可移轉至新北市金山四磺子坪等溫泉地熱開發使用。

 

椰林溫泉美食會館 : 北投溫泉 / 行義路溫泉 / 紗帽山溫泉餐廳 / 溫泉湯屋

 

資料來源 : 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23/1530013-%E5%8C%97%E6%8A%95%E6%BA%AB%E6%B3%89%E7%99%BC%E9%9B%BB-%E5%B9%B4%E5%BA%95%E4%BE%9B%E6%87%892%E5%85%AC%E5%9C%92#prettyPhoto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溫小泉 的頭像
    溫小泉

    台北宴客聚餐‧泡溫泉‧吃美食都在台北北投椰林溫泉會館

    溫小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