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的臺灣,原本就是個溫泉寶島,擁有充沛的地熱,其溫泉密度居世界之冠,身為臺灣人的我們可說是幸福,也幾乎可說,想泡湯時只要往山裡去,都找得到「湯」。

一般而言,臺灣的溫泉概分為「硫磺泉」與「碳酸泉」兩大類:硫磺泉可殺菌、治療皮膚病,但由於硫磺氣具有毒性,泡湯的時候,要特別注意環境通風和衛生管理,對慢性皮膚病、痛風、肌肉酸痛有療效,但是如果皮膚比較乾燥,或已有傷口,就不適合泡硫磺溫泉。地熱谷和陽明山的馬槽及磺嘴山的溫泉,多屬這一類。

碳酸泉無色無味,呈透明狀,可舒緩神經痛、關節炎之類的神經系統問題,也可以改善輕微的皮膚症狀,弱鹼性碳酸泉還可以用來烹煮食物,經碳酸泉煮熟的食物,能夠緩和消化系統的症狀;此外,酸鹼度呈弱鹼性的碳酸泉,還具有美容價值,如果盛上一罐碳酸泉來當化妝水保養皮膚,會讓你的皮膚水嫩呢!北投溫泉及烏來溫泉均屬這一類。

泡湯好處多多

到底泡溫泉對人體有哪些好處?為什麼一到冬天,大家就想到要泡溫泉呢?熱浴可使肌肉、關節鬆弛,有消除疲勞的功能,泡溫泉可擴張血管,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新陳代謝常保青春。溫泉中的化學物質有美容的效果。硫磺泉可軟化角質,明礬泉有收斂作用,含鈉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軟化肌膚的效果。

泡溫泉其實是利用泉水的溫度,對人體產生一定的熱療效應。例如熱水起初使血壓上升,隨之使血管擴張而使血壓下降;交感神經興奮、心搏加速、心輸出量增加、心肌耗氧增加,進而使呼吸速率加快、排汗增加,最後使體組織溫度及血流提高,並且利用水本身的浮力,可幫助四肢在水中運動,減少關節及肌肉的壓力,或是利用水的衝擊力做局部的沖洗按摩,對肌肉關節疼痛僵硬者有止痛、放鬆肌肉、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,藉以刺激神經、內分泌系統及增強免疫作用。

哪些族群最好不要泡湯?

但是泡溫泉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,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心肌梗塞、循環系統障礙、肺病的患者,最好不要泡溫泉,避免受到熱浴的刺激,導致血壓升高、心跳加快、血管爆裂等危險,再來就是糖尿病的患者,因為多半會伴隨周圍神經的病變,像是手掌、腳掌感覺異常、麻木感,因此對於浸泡溫度的敏感度較差,容易因為長久浸泡造成皮膚的傷害而不自覺,所以這類病人若真想泡溫泉的話,最好有家人陪同比較好。

另外,就是有急性傳染病、傷口化膿、急性關節炎、開刀過後的患者都不宜泡湯,避免細菌感染加快傷口惡化;懷孕初期及後期的孕婦,也請勿泡溫泉,因為易造成胎兒畸形、流產或早產。事實上,八十歲以上的老人、或嬰幼兒都應避免泡湯,因為他們對於水溫較不敏感,容易燙傷,因此建議泡湯的水溫,最好在攝氏37度至42度之間,如此才適合全家人一起泡澡,享受天倫之樂,又不會有燙傷的危險。

另外也建議,不要在過度疲勞或運動過度後泡湯,以防止體力過度消耗太過勞累,導致在浴室內睡著而有溺斃的危險;空腹時、吃太飽時都不宜洗溫泉,因為那對身體是一種負擔。最好間隔30分鐘至1小時後再入浴比較適合。其實,多數泡湯澡堂外面,都有警告的告示牌,但是大多數愛好泡湯者總是視而不見,才會引起身體不舒服的情況發生。

泡湯時要注意什麼?

安全最重要,其次是衛生,不論選擇的泡湯地點是溫泉旅館、民宿,或飯店,下水泡湯前,請先檢查室內的通風程度,最好關掉空調設備,打開氣窗,讓空氣自然對流,這一點,對硫磺溫泉的浴室尤其重要;同時要注意,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上,因為泡湯後全身毛細孔打開,容易著涼。泡湯前,請先動一動,做做簡單的暖身運動,然後沐浴身體,再下水浸泡,這是衛生,也是對其他泡湯人的尊重;而且泡溫泉最忌一股腦兒地跳入熱水池中,很容易發生危險,應該先從腳浸泡,慢慢浸及膝蓋,然後大腿、臀部、腹部,至胸部。

最好自備一塊菜瓜布和一小塊水晶肥皂,一定要把浴缸或泡桶澈底刷洗乾淨之後,再來泡湯;自備浴巾、毛巾等用品,以確保衛生。還有,泡湯時最好準備一些點心,以及鹹話梅、運動飲料,以便隨時補充流失的體力和電解質。

溫泉入浴法訣竅大公開

泡溫泉的訣竅在於先用溫泉水做個「暖身浴」,從腳淋起,慢慢往上,肩膀全身都要用溫泉水潤濕;最後再用溫泉水澆淋頭部,尤其高溫的溫泉水,冬天入浴之前,全身從頭到腳的暖身浴,很重要,可預防發生腦溢血。接著,靜靜地進入浴池中泡,剛開始只泡到胸口部分,約浸個3~5分鐘,全身都暖活起來後,再慢慢泡到肩膀高度,也就是全身浴,這樣的漸進式入浴法,可以避免腦溢血。

泡湯的時間長短可依溫泉的溫度而定,如果汗流浹背,或是心跳急速加速,則可先起身休息個5~6分鐘後,再繼續第二回合泡湯。如果不影響別人,可以在溫泉水裡行走,緩緩地活動手腳膝蓋等關節;也可以採腹式吸吐氣,做腹肌運動,或閉起眼睛做個頭部上下左右的迴轉運動。

很多人到了溫泉旅館,總想泡個夠本,一泡好幾個小時,或是好幾回,事實上,泡溫泉會愈泡愈熱,因此最好只要浸泡1015分鐘起來一次,然後反覆多次入浴,但一天泡湯不要超過三次,如果汗流太多,或是脈搏一分鐘跳動120下,就表示泡過頭了,要趕緊起來。

泡溫泉時,若有心悸、頭暈的現象產生,應該緩緩起身,步出浴池,安靜休息片刻,如果情形沒有改善,就要停止泡湯。年紀較大或是身體較衰弱者,最好不要採坐姿浸泡,而是將浴槽邊緣當枕頭,手腳舒展開來的浮漂方式入浴,以免有心慌或胸口悶的情形發生。

溫泉浴畢,直接用毛巾將身體擦乾,頭髮吹乾﹔除非皮膚敏感型者,否則洗完溫泉浴後,完全不要用清水將溫泉凝脂沖掉,也可持續保溫效果,並且還可以保留溫泉新陳代謝的療效約60分鐘之久。這也就是外傳溫泉也有瘦身的道理所在。

當然,泡湯的過程要看個人的體力來調整時間和次數,如果出現暈眩、頭部脹熱、臉部潮紅的情形,就要立刻調整水溫和浸泡的時間。只要完全掌握到這樣的泡湯訣竅,包準會泡出幸福的感覺喲!

溫泉泡腳另有樂趣

在臺灣著名的溫泉鄉北投區地熱谷,現今已改為讓民眾享受溫泉泡腳樂趣的好地方,溪水和溫泉水混和,溫度適中,非常適合全家人共享溫泉之樂,相信在各地也有讓民眾享受溫泉泡腳的好地方,等待大家去挖掘喔!

臺灣北部溫泉水質大調查

◎白磺(酸性硫磺鹽泉)

泉溫在攝氏56~90度之間。水呈黃白色半透明,略有硫磺味,屬弱酸性,對慢性皮膚病、關節炎、神經痛、神經炎、各種疾病的恢復期、貧血…等有效,並可消除疲勞。新北投地區旅館、行義路溫泉、陽明山公園溫泉皆屬白磺。

 

◎青磺(酸性鹽酸泉) 

泉溫在攝氏90度以上。水色微綠,有硫磺味,酸性度較強,腐蝕力相對也提高,不可浸泡太久,且不可使用肥皂。對慢性關節炎、慢性皮膚病、痛風、肌肉酸痛…等疾病具療效,但有急性皮膚炎、皮膚或黏膜過敏者應避免使用。地熱谷一帶溫泉即屬此種。

 

 ◎鐵磺(中性碳酸鹽泉)

泉溫在攝氏40~60度之間。屬弱鹼性,因水中富含鐵礦物質,所以水色呈淡紅褐色。對神經痛、皮膚病、慢性婦人病、風濕、支氣管的毛病、痔、惡性腫瘤、糖尿病…等具有療效。陽明山馬槽溫泉、金山溫泉、烏來溫泉皆屬此種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 : http://www.nhi.gov.tw/webdata/webdata.aspx?menu=6&menu_id=168&webdata_id=1587 

 

椰林溫泉美食會館 : 北投溫泉 ,行義路溫泉 ,紗帽山溫泉餐廳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溫小泉 的頭像
    溫小泉

    台北宴客聚餐‧泡溫泉‧吃美食都在台北北投椰林溫泉會館

    溫小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